• 机车是一种生活态度,自由、激情、无拘无束
机车网 >  最新资讯  >  正文

“反禁摩”| 从台湾到深圳,禁不了生活的苟且,留不下文化和温情

最近深圳史上最严厉的“禁摩限电”整治行动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之中。


想起前几天,刚走出地铁口,就见到几个骑着电动车的老百姓”仓皇逃窜”,原来远处的警笛声响了起来。等我再走过去的时候,一辆电动车已经摔倒在了路中间,而骑车的师傅早已被一名交警利索的揪到一旁去了。不远处,另外一些交警用几条绑带将路旁的树围了起来,车上已经摆放了不少被收缴的摩托电动。看这阵势,想必他们今天也是要大干一场。远望着那被押的电动车摩托车司机一脸茫然无辜的神情,看着确实不是个滋味。不禁想起网上常见的一句呐喊:活着,怎么就那么难!


突然也想写点跟“禁摩限电”有关的事情来,分享给骑士朋友。


首先要说的是,这么多年了,台湾从不禁摩。


走在台湾街头,有三个最能让人感觉到与大陆有所区别的东西。一个是霓虹灯闪烁下满街的繁体字招牌,一个是选举时那些政治人物的大幅宣传海报,还有一个便是那穿梭大街小巷数量繁多的机车了。


想起自己第一次踏上台湾街头的时候,被红绿灯下挤满的机车所震撼到,也因为大陆“禁摩”等原因很少能在大城市中见到如此多的摩托“横行”,再加上街道旁年岁已久低矮的建筑物的映衬,使得台湾给自己的第一感觉更像是一个大陆的二三线城市。而那挤在一堆的机车排成一排等着红绿灯的情景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老家的一个大清早上所看到的景象。可惜,如今人口众多的老家早已顺着时代的潮流“禁摩限电”了。


机车,这个词在台湾语言文化还算有价值,它是台湾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电影中那句“你很机车耶!”想必很多人也都十分熟悉。这词涵义的由来便是因为台湾的机车使用的人很多,人多带来的问题就多,进而引申为人比较麻烦、啰嗦。再加之台湾的机车不能上高速公路,这句话也还有不上道的意思。


语言的形成来源于生活,由此也可见这个交通工具对台湾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记得有一次要和同学从台北到彰化他家玩,那位同学什么东西都没有拿,但手里却提了他的一个安全帽。我不解的问道:“你拿着这个干什么?我们不是坐车去你家么?”,他回答说:“我回去要用的,我只有这一个帽子。”我这才发现,原来台湾所有骑着机车的人都需要戴安全帽,因为机车是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安全帽同样也是必备之品,而很多同学从学校到家来回穿梭,手上还要提着一个安全帽,这种情景也可见机车对他们之重要。

“反禁摩”| 从台湾到深圳,禁不了生活的苟且,留不下文化和温情

确实如此,在区区不到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台湾,每天都有1300多万辆机车穿行在繁华都市、海岛乡间。据估算在台湾平均每1.6人就拥有一辆机车,而数量庞大的机车军团也孕育出了独特的台湾机车文化,台北街头浩瀚的摩托车流也成为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


台湾为何机车如此盛行?究其因由,一方面,台湾地势崎岖,多是坡高山陡,路狭道弯,而机车灵巧轻便动能十足的特性也让它非常适合在此种地形上驾驶;另一方面,台湾地区还因为地狭人稠,资源紧张,以致并不适宜开辟过多的停车场,机车因为停靠方便、占地少再加之使用便捷,被台湾人所广泛接受;此外,对于在市区的上班族而言,上下班高峰期想挤公车和捷运也比较费时费力,开车的话停车位不仅贵还很难找,所以机车对于他们而言,绝对算得是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也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了。


在台湾,如果你是一位“学生党”或者普通的工薪阶层,当你买不起一辆昂贵的汽车时,那么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感便是来自有一辆专属自己的机车了。和台湾同学或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也经常会很兴奋的跟你谈起他们的机车这样那样,如同谈他们自己的一个亲密朋友。诸如有的台湾朋友会告诉你,这车是靠自己辛苦打工赚的,有的则会说这车性能或装饰怎么样之类的。朋友会面,机车俨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机车对于台湾人而言着实是一件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一般朋友们一起出去聚会,也都是骑上自己的机车搭载着一二好友就奔驰而出。台湾人所追求的“小确幸”中机车也因此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反禁摩”| 从台湾到深圳,禁不了生活的苟且,留不下文化和温情

看过台湾电影或电视剧的朋友们也都知道,台剧和电影里经常会有男生载着女生到处游玩的情节出现,《听说》中,彭于晏骑着机车搭载陈意涵的浪漫情节,恐怕到现在也让许多少女们艳羡不已,去年末热映的《我的少女时代》,即使时代背景是上个世纪90年代,影片中关于机车的场景仍然频频出现。也难怪有人会总结说:“有机车存在的台湾电影,才是真正的台湾电影。”


机车在台湾还能称的上是一个不错的“把妹神器”。在廖信忠所著的《我们台湾这些年》描述1998年台湾的大学生活情景时有这么一段:


“台湾的大学生几乎都会骑摩托车,而摩托车除了当交通工具外,通常还具有送货、交友等功能。所以同学们也常会办摩托车联谊活动,找一些女同学出来一起去郊外玩。这时就要抽钥匙啦!男同学把自己的车钥匙都丢在一个安全帽里让女同学来抽,来决定谁载谁。这个过程可真是残酷呀!要是自己的钥匙被漂亮的女生抽到,那简直整天都会心花怒放,骑着骑着都好像要飘起来一样,然后在骑车过程中还会故意踩几次刹车,让女生的胸部靠上来,或者故意开快一点儿,女生就抱得更紧。但如果遇到被恐龙抽到的情况,虽然大家表面不说,但也会忍住不笑地默默拍拍你肩膀“辛苦你了,龙骑士”,这简直就是折磨啊!有时比较恶劣的同学就会玩技术性的手段,骑了没多久就假装车子出毛病,反正就是想尽办法把她给甩下就是了。”


这样的情景在很多电影里当然也并不少见。在机车上,迎着风,享受阳光的照耀,还有一群年轻的朋友们一起在路上奔驰,这种小清新的感觉确实让很多人羡慕。当然,除了小清新外,台湾机车文化中也有非常感动的情景,诸如,前几年一部很窝心的《不老骑士》影片,就真实再现了一群平均八十一岁的长者骑着机车环岛追梦的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传递和倡导不老精神,感动了许多人。而在台湾网络上,一个个机车骑士们遭遇车祸时周遭人救人的视频也常能得到大量传播,获得巨大的点击量,让人觉得暖心。台湾的机车文化,从小清新到温暖感动,已经深刻的融入到了这个社会的文明之中。


此外在台湾还存在着一个跟机车有关的奇特景点,号称“机车瀑布”。这个景点位于淡水河上的台北大桥。此桥是连接台北和新北的交通要道,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数十万铁骑大军从这里经过,如同过江之鲫侵泄而下,场面甚为壮观,让人瞠目结舌。

“反禁摩”| 从台湾到深圳,禁不了生活的苟且,留不下文化和温情

在台湾如果没有机车,会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很多大陆游客去垦丁的时候就会发现,景点虽多但是却非常之散,倘若没有一辆车,游起来一定不会那么痛快。网络上的旅游攻略中,也常能看到去过的游客一再强调去垦丁玩,一定要有辆车的忠告。只不过很可惜,在台湾机车也是需要有驾照的,岛外来台游客若想驾驶机车,就必须持“国际驾照”租赁机车。否则,若被交管部门发现,租车行和租车人都要受罚。所以如果没有驾照,游客们也就只能遗憾的来回奔波于公车站点游览风景了。


想起自己在离开台湾的最后一周,台湾好友骑着他的机车,搭着我沿台北一路南下奔向台东的情景。在曲折的台湾山脉中间,因为荒无人烟,也让自己大胆的在路上骑了一把,在那坡高路陡的山间小道上,我和朋友尽情玩乐,欣赏沿途的美景。尽管如今时过境迁,仍让人怀念不已。台湾的机车,并非都像电影里面那么高大酷炫,很多时候,台湾人更加注重轻便实用,所以车型一般都很小巧,驾驶起来也十分容易。不过台湾的法制严谨,对于机车的驾驶规定也很多,惩罚分明,诸如未依规定戴安全帽者,处驾驶人新台币500元之类。这种“小题大做”,也更能看出这个地方秩序井然背后政府管理的良苦用心。


尽管机车带来的诸如车祸、交通肇事等影响也很多,不过台湾政府却从未思考过要把机车一禁了之。毕竟机车早已经深刻的融入到台湾社会及文化之中,而机车上的人民更是代表着一张张政客们不敢得罪的真实选票。对于台湾政府,他们能做的只有思考如何进一步的规范机车使用的制度,提高和完善机车使用的道路环境,让机车更加方便的为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也让机车骑士们能够感受到台湾政府带给他们的便捷和真诚的服务。


对于国内“禁摩限电”之举,其实自己并不想说太多,只不过从台湾的经历,再反观之我们的社会,我愈渐发觉摩托电动对于国内那些在底层挣扎的老百姓而言,不单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像是一种谋生的工具。从地铁口笑脸相迎的摩的司机,到社区里跑上跑下汗流浃背的快递员,摩托电动对于他们而言是他们换取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极好帮手。网络上有句话说的很好,人民的悲剧不在于他们开摩托电动车,而在于开摩托电动车是他们的最好选择。当看到警察执法时车主高呼“土匪”然后搬起石头砸毁自己的电动车时,心中就寒颤不已。正如人民日报评论那般,“‘禁摩限电’能否带着温度落地”,这句话听的让人感动,感动之外不得不思考的是当劳苦民众生活的苟且和对权力的不信任,当基层执法人员在体制的压抑和面临硬性指标的任务压力时,这场不可避免的由情绪的对立进而引发的暴力和冲突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才能温柔的化解?


最可笑的恐怕还有那一份份尴尬的“禁摩限电”之民调了!又或者,他们管不好就一禁了之的“懒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穷苦人民在没有尊严的苟活的时候,权力的傲慢早已让人心寒。

大家都说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机车网直营装备推荐